李红霞,女,1965年10月生,教授,博士生导师,陕西省教学名师、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获得者、陕西省“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”教学名师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,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。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毕业,中国科学院管理信息与决策开放实验室博士后出站。现任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,矿业经济与管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,兼任中国煤炭协会专家委员、中国管理工效学学会委员、陕西省应急学会理事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,国家科技进步奖(安全类)评审专家,陕西省公务员注册考官,西安市决策咨询专家。
李红霞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热爱祖国、热爱党、热爱集体,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长期工作在矿山安全教学科研一线。
扎根一线教学科研,以教科实践促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工作36年来,年均上课400学时。为本硕博讲授了应急管理、人因工程等课程。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,把最新科研成果融于教学,经常带领学生到现场参与科研工作,提高学生综合素质,指导的博、硕士生一毕业就能独立承担科研项目,例如硕士生万世鑫工作三年因业绩突出破格提拔为德邦公司高管。已培养126名硕士和15名博士,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欢迎。
重教研建平台,电商获国家一流专业。教研获省奖,学生指导获国奖。作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,从专业培养方案、拓展综合素养训练等方面持之以恒开展教学研究,电子商务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。建立应急管理课程群网站,2020年《安全管理学》慕课上线,选课人数超1.7万人。以余晨为代表的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多次获奖,该生被伦敦大学等4所世界名校同时录取。主持承担4项省级教改项目,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等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。
面向国家安全生产重大需求,推动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提升,巩固了我国在煤矿人因事故防治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。长期从事安全经济与管理等研究,主持国家、省部级项目20余项,提出了中国情境下矿工不安全行为多层次基础理论,攻克了基于生理-心理-行为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实验测量等关键技术,解决了矿工行为安全难于测度和精准管理的难题;在安全投资决策机理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,明确提出提高事故惩处率、提高事故赔 偿金等政策建议,提升了我国事故预防水平。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,授权专利3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,出版规划教材等10余部。获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称号。
着力培养和打造科研队伍,建立形成了稳定的研究团队,带领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。作为安全与应急管理团队负责人,以科研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,潜心培养打造研究队伍,为我国煤矿人因事故防治理论与技术提供了研究力量。团队4人晋升高级职称,获批国家基金等20余项,主办、协办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等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,赴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德国等参加国际学术交流50余人次;先后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、日本关东学院大学等开展了科研合作。获陕西省特别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、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。
勇担使命,建言资政,服务社会安全发展。疫情初期,率先开展覆盖全国各省市的公众心理危机调查,提出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议,研究成果被引用百次;编制《陕西省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责任体系指南》,由省安委办发布,并报国务院安委办和应急部,填补了省级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空白;受邀为应急部、国能、陕煤等单位进行了百余场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,为提升公共安全、企业生产安全和安全教育水平提供了新思路;为解决煤矿“情感关怀”不足问题,率先开展情感安全文化建设研究,凝练提出陕煤集团红柳林煤矿“一情二预三自四梁五心”情感安全文化建设模式,红柳林获“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”,成为全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“一面”旗帜。